前言

常常看見這類「說明文言文好處所以不該減少」的言論,明示或暗示地否定教育部降低文言文比例的決策,例如 satanstw 所寫的這篇「文言文是優美白話文的基礎」一文(以下簡稱s文),大部份這類文章都存在「欠缺邏輯性」的缺點。所以,我決定以 s文為例,討論「怎麼樣進行命題 X 的思考」,再進一步延伸到「公共議題 Y 的思考」,在這篇文章裡,討論的命題 X是 s文的標題「文言文是優美白話文的基礎」,公共議題 Y是「高中國文教育文言文的比例」。我希望在呈現看法的同時也有意識地呈現其中邏輯思考的脈絡。

透過民主進展及網路的普及,我們已經可以很自由地討論各種公共議題,但是討論的品質卻良莠不齊,此文希望拋磚引玉,讓大家多多重視「公共議題討論」的方法論。


命題 X=文言文是優美白話文的基礎

根據s文內文判斷,作者所言「文言文」指的是「學習文言文」,「優美白話文」指的是「寫作優美白話文」,順著這個命題,自然地想問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如何確定「學習文言文」是「寫作優美白話文」的「基礎」?以論說文的角度來說,清楚地表達文章的命題是提綱挈領功夫。以下 s文的文字,應是試著回答此問題:『中文是可以寫得很優美的,不管是白話文或文言文,都有辦法做到這樣的程度。但為什麼現代人的白話文文字越來越貧乏,越寫越不美麗?往往僅能達意,甚至很多人的白話文往往連達意都做不到,通篇錯別字一堆不說,還常常用錯詞句,讓人看了老半天還是推測不出想表達什麼意思。這是因為文言文的關係嗎?對,我覺得是。但這並不是文言文教太多,而是教得不夠深入,而且教的方向也錯誤。 』可惜的是,「對,我覺得是」這樣的答案一點也沒有解釋文言文的學習如何能幫助寫作白話文,把自己的猜測當成是想法了,結果寫了大一段卻「連達意都做不到」

子敏在 1975 年所寫的「語言的意味」一文,有描述到白話文和文言文的學習如何幫助寫作,他的說法就完整得多:『一個人學習寫作通常都要經過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語言的學習」。第二個階段是「意味的捕捉」。「語言學習」的及格,使別人可以很自然的像聽人說話那樣的去讀他的作品。「意味捕捉」的成功,會使別人像愛聽某人說話那樣的愛讀他的作品。…
白話文寫得好的,如果他沒學過寫文言文,他「根本」就不會寫文言文;寫出來也是亂七八糟的。擅長寫「紙上語言」的文言文的人,如果「國語不熟」,那麼他寫出來的白話文也一定陰陽怪氣,不但「毫無語言節奏感」,甚到「毫無語氣」––因為他根本沒「練」過。…
文言文對白話的「有用」,是在學習寫作的第二階段––「意味捕捉」階段。多讀古代文學作品,可以品嘗到千萬種「文學的風姿」。…你可以學習到,古代作家真正成功的原因根本不在「文言詞」上,而是他們懂得怎麼取景,怎麼對照,怎麼利用光影,怎麼「搖鏡頭」。
對一個現代作家來說,他應該懂得「導演」他的現代語言,使他的語言去做「和古人一樣出色」的演出;使他的語言和古人的古語一樣有意味。文言文對白話的「有用」,就在這點「刺激」或「觸發」上。


*註:「語言的意味」 收錄在「陌生的引力」p.151~p.156   (Google Books Result, limited content)


第二個問題是,除了「學習文言文」以外,有其他可能的「寫作優美白話文的基礎」嗎?s文裡舉了幾個優美白話文的例子,說明其從文言文獲得養份,但,何不直接傳授這些「優美的白話文」呢?教師透過優美的白話文教導語言結構、增進詞彙,還能帶領學生領受意境,大概是這些「寫作優美白話文基礎」裡最像綜合維他命的了。關於s文裡『放棄了文言文,只會讓更多學生接觸不到優美的文字』一語,雖然有邏輯上的自相矛盾(例如同一文裡也稱讚了張愛玲、鹿橋、白先勇…等白話文體的文章),不過也指出了一個方向,就是不管文體為何,文學的成就才是中文教育選文時的指標,satanstw 能夠隨手舉出這麼多「優美的白話文」的例子,表示我們是不愁找不到白話佳文收進教科書裡,擔心部份課文從文言文中選改成白話文中選,課文優美的程度會下降,大抵是小看了大學中文系教授的功力,才會杞人憂天吧。此外,我還想到一個也很基礎的方法:讀字典辭典,有語詞出處者更佳,透過大量語彙的吸收增進選字能力。

第三個問題是,文言文的學習有什麼不可被取代的價值?(這一題沒有標準答案,以下意見僅供參考)我認為最大的價值是「穿越時空、尚友古人」,文學不只是語言的提煉,也是生活的提煉,對各個朝代的精神與社會風尚,學生可以透過了文人的作品和其生命故事獲得想像的依據,這是現代的白話文作品也好,別的時代的文言文作品也好,都不能取代的。

希望維持文言文比例的朋友請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答案要能夠讓人信服。因為自己有偏好而涉入公共政策的討論是非常正常的,但是一定要了解偏好形成的原因,這個原因牢不牢靠還是因為奇摩子的因素在支持。沒有認真的思考這個問題,就會像s文這樣立論在一個容易被反駁的論點上,文字固然華麗,邏輯卻是稀鬆的,比較像替文言文打廣告的廣告文了。


公共議題 Y = 高中國文教育文言文的比例

事實上就算有「好的原因支持舊文言文比例」,但是欠缺了反方的意見,也無法逃開為廣告而廣告之嫌的。評論公共政策的優劣還需要綜觀全局的邏輯思辨。我看過支持舊文言文比例的文章裡,幾乎沒有看過陳述對方的意見並與自己意見比較高下的,這是個很大的缺憾。

我找了一會兒為什麼會做出降低文言文比例決定的新聞,歸類出兩個半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國文課綱擬訂小組的說法」,第二個原因是「教育部長的理念」,最後半個原因是「說服民眾的理由」。

1. 2004.11.26 香港文匯報新聞: 對於早就定案的高中國文課程綱要在「立委」選前被挑出來批判,課綱起草小組召集人、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柯慶明覺得一頭霧水,他說,可能是最近高中歷史課程 綱要草案引起的質疑,使國文課綱遭到池魚之殃!柯慶明強調,新修課綱的文言文與古典文學合計比重仍超過白話文。(結果大家都不重視擬訂教綱的人說的話,後面會提到的向陽先生文章也引述柯慶明先生的話:「國文教學是協助學生生活在21世紀,不是為了考試」)。

新找到的一篇文章「95暫綱新課程九月上路」,有柯明慶教授更完整的想法:『柯慶明說,百分比之間看起來好像調整很多,事實上,簡單來講就是文言文39課,白話文37課,可以彈性加減一課,文白課文比就會是38課對38課;所以只是每冊「一課換一課」,高中三年下來,六冊就是換了六課而已,「如果這樣,就要搶救中文,那中文也未免太可憐了」。

柯慶明認為,國文是語文也是人文,問題是大家怎麼看國文來論事,到底是語文還是人文教育?語文重視的是聽說讀寫,除非背過,否則現在有誰能聽文言文?能說文言文?就連國文系教授也都不會寫文言文,即便是那些出面搶救的人,都不會。既然不能聽說讀寫,為什麼還要教?

如果從語文教育的觀點來看國文科,現在一本國文課本裡只有3課白話文,少得可憐,大家都說語文能力差,其實就是因為讀太少的白話文,反而更應加強白話文訓練,否則去學文言文,可現代人又不說文言文,語文能力怎會好?所以國文不應當只是語文教育,吾十有五而志於學,要能選擇人生未來的方向及規畫,高中生應該要有人教導,要傳承文化,國文是要負起一半責任的,所以它也應該是人文教育。


2.
2007.7.3 自由時報新聞:教育部長杜正勝大力提倡白話文,曾自比「胡適的信徒」,主張國文教學多讀白話文,反對使用太多陳年成語、典故。

3. 2004.11.26 ETToday 新聞:台灣高中國文的文言文比例佔百分之四十五,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百分之三十還高。

叉題說一下,為了寫這個段落,我看了數十篇相關的新聞,教育部在捍衛這個決策上面不見用心,媒體在報導這件事上面也非常不精準,上列的幾個理由都不是該篇新聞的重點,是在衝突報導裡配菜般的資訊,然而這明明是這個事件裡最應該被回答的問題啊,為什麼沒有記者去追問教育部「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這樣決定」,為什麼教育部「沒有積極表達課程規劃的理念」?

本來我已經寫了「既然另一方的意見也是很薄弱…」,但是在發文前竟因為查「鵠的」字怎麼寫,發現向陽先生「高中國文教育應以文學欣賞與語文應用為鵠的」一文,從這篇 2004.11.28 的文裡節錄一段描述課綱擬定的過程及後來產生爭議的過程:『這次引發爭議的高中國文課綱,事實上早在去年八月上網公告,並由教育部辦理北、中、南、東四場公 聽會,由於爭議不大,因此在今年八月五日獲得課程發展委員會審議修正通過,並於八月三十一日公佈。從程序來看,這個過程總計歷經一年時間,公聽會也有全國 各校派出代表分區參加,可說已經周諮博議,媒體當時報導還指稱國文、英文、數學是較無爭議的課程,何以一年過去,立委大選前忽有某高中退休國文教師對外表 示「教育部大幅修改國文課程綱要,教師都不知道」,直到某民間書商邀請北部高中國文教師,徵詢教材編纂方向時,「教師才驚覺轉變」,「對修訂內容表達強烈 不滿」,並認為這是「去中國化」?兩相比照,這次爭議,不在課程如何修訂,而在炒作「去中國化」,目的相當明顯。這不能不令對高中國文教材改革抱有真正期 待的人感到遺憾,因為這將模糊化國文課程及其內容的改革,口水無法幫忙我們的下一代。

了解了這是被政治人物炒作出來的爭議,不過並不妨礙我們把上述的第三題換主詞來問: 白話文的學習有什麼不可被取代的價值?(這一題還是沒有標準答案,以下意見僅供參考)白話文字的可親性還有實用性。白話文的可親,學生容易吸收融會貫通,白話文的實用,是指學生在未來求學或工作上都必須使用到白話文來思考、溝通,甚至書寫。

關於這個問題,向陽先生文章裡是這樣說的:『更根本而重要的是,高中學生才是教育的主體,這就牽涉到進入21世紀的高中學生需要什麼樣的國文教育內容的癥結課題。遺憾的是,我們的媒體對這個部分的討論幾乎付之闕如。高中學生正值青春時期,他們最需要的國文教育,應該要能幫助他們嫻熟語文運用, 讓他們能夠順暢地使用國語文來表達自我,與他人溝通,國文課本增加白話文,豐富他們的語彙、文藻,有何不好?;其次,在他們的青春歲月中,最容易親近文 學,最富有純真感情,也最具有想像力和創造力,提供他們現當代文學名家名作,讓他們具有文學鑑賞能力,提高人文涵養,有何不好?從這個角度來看,新修課綱 將文言文比重調降為四到五成,白話文調增為五到六成,讓青春階段的高中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就接近現實的、生活的、具有想像與創造空間的語文情境,不但學生, 相信家長和老師應該也都歡迎這種小幅調整才是。

老師例舉的『現實的、生活的、具有想像與創造空間的語文情境』,前兩項正是我所同意的,而第三項我認為是不論白話文或文言文教學皆可達成。我要再進一步的指出這段文字在回應的問題:「我們的高中學生需要什麼樣的國文教育內容?」這個問題的答案,自然會解答文言文在中文教育裡合理應佔的比例。當然,向陽老師的文章是少數我看到對這個問題正面回應的文章。

老師的答案也很不錯:『他們最需要的國文教育,應該要能幫助他們嫻熟語文運用, 讓他們能夠順暢地使用國語文來表達自我,與他人溝通…』我還想補充一點意見,就是我認為國文教育也應當肩負起邏輯教育的責任,思考、邏輯和語言之間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在過去我們的語言教育總是著重在提升文學素養,讓學生接受文化薰陶的角度上實施教學,我的親身經驗是「偏重抒情文,不重視論說文」,這也是為什麼satanstw 的文章特別強調「優美的文章」––因為,我們從小學習的中國文學典型,就是講究佈局,講究字辭推敲,講究意境的高遠。可是當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思考什麼是學生需要從國文教育裡學得的能力:大學要交報告、上班要交報告要做簡報、回家閱讀亂七八糟的新聞要具備獨立的判斷力,這些在在講求的都是分析論說的能力,在全球化導致競爭加劇的時代,理性邏輯及表達理性邏輯的能力,是年輕一代的學生具備競爭力的標準配備。

所以,我認為真正要緊的比例之爭,是抒情文與論說文之間的比例,方法可以是直接提高論說文的比例(白話文或文言文都好,「隆中對」很殺啊),教學的重點是說理的邏輯部份,不要過份著重於訓詁,或是以抒情文附上其評論文的方式,讓學生可以對照感性與理性。

我看到許多人討論教育的問題,往往存在一種對過去教育方法的習慣與緬懷,但是,當我們用心思考,會發現檯面上讓人困惑的問題,如果跳到上一層的問題來看,並不複雜,最要緊的是我們對於國家未來人才所需能力的想法及因之訂定的教育目標,確定了目標再下來看,許多爭議的問題,都可以用這個方案會不會導致與目標相符的結果來驗證,不同的方案的支持者也可以透過類似的目標,進行有效的對話,而獲得折衷的方案。


後記

以前我不了解為什麼思考方法裡常說「正反合(thesis-antithesis-synthesis)」,而不是「正反比」,比是比較的比,正反中挑出 比較好的。現在我認這兩者最大的差距就在於「正」命題的邏輯性。當「正」以邏輯為基礎成立,「反」就不只是批判與自己意見相左的意見,也包括了對相反意見 的認識與了解,在這個情況下,修去原本的「正」裡的不正揉入「反」裡的正,便能構成「合」。如果原本的「正」是建立在熱情而非完備的邏輯基礎上,面對 「反」的挑戰便易自我防衛,只看得見反方的不是,所以最後才達不到「合」而達到「比」,因為「我的意見比你的意見優秀」正是「比」的結果也是其目的。

試以上文裡所問的五個問題來舉例:
1. 如何確定「學習文言文」是「寫作優美白話文」的「基礎」?
2. 除了「學習文言文」以外,有其他可能的「寫作優美白話文的基礎」嗎?
3. 文言文的學習有什麼不可被取代的價值?
4. 白話文的學習有什麼不可被取代的價值?
5. 我們的高中學生需要什麼樣的國文教育內容?

如果討論主題是「文言文是不是優美白話文的基礎」的話,問題1.2 是正反的命題,「合」的問題不在本文討論之類,但可以很容易想到:「什麼是優美白話文的基礎」。如果討論主題是「高中國文課綱修正方案的優劣」的話,要針對問題3.4.5 來回答才是。

評判公共議題要靠強勁的邏輯思辨,寫公共議題評論的文章是用論說文的方式來表達這個思辨的過程。

最後要向 satanstw 兄賠失禮,我想寫「公共議題的評判法」這個題目已經好一陣子了,剛好在 funp 上看見你的文章被推成大熱門,所以決定以之為例,也許你為文的發想和我欲加在你文章上的「公共議題討論」根本無關,還望海涵。


延伸閱讀

- 陌生的引力 / 子敏著 / 1975 純文學出版社 (Google Books Result, limited content)
- 高中國文教育應以文學欣賞與語文應用為鵠的 by 向陽
- 95暫綱新課程九月上路--教育部電子報 : 歷史科課綱召集人周樑楷教授及國文科課綱召集人柯慶明教授解釋 95課綱擬定的邏輯
- 升學考試全考課外題,怎麼辦? by 林文虎 台北市家長教育成長協會理事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onsn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