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篇文章,探討了當前社會輿論裡國民黨及親藍媒體如何佔據「詮釋權」的優勢位置:

強勢語言文化裡的「偽理性」――從龔濟(張作錦)的一篇投書文章談起 /郭力昕

郭文裡描述的『以報紙投書版為例,我們可以發現,「自由廣場」裡的投書文章,比較常看到語言直接、未經修飾的意見,而聯合報的「民意論壇」裡,像龔濟這樣立論偏頗、對事實與歷史做選擇性強調或忽視、但文字犀利引經據典振振有詞的文章,則是常見的內容。

造成這樣的情形與國民兩黨在台灣的民主進程裡扮演的角色息息相關,親綠的言論是由民間發源,發言者多半具有反抗威權的背景,利用言語直接訴求理念,國民黨則是由原本威權體制下的政黨逐漸轉形成民主政黨,發言者多半曾經做過官或是與黨合作多時的學者,其言語模式是從威權政治延續轉變過來的。

過去這八年發生了位置的對換,國民黨下台換成民進黨執政,但是部份民進黨人其言論方法與邏輯轉變卻跟不上位置的轉變速度,常常沿續著過往反抗角色的習慣,使用粗糙、訴諸情緒的語言,讓我姑且稱之為「粗理性」的語言。媒體對於「粗理性」的政治語言有過許多許多的批判,可惜的是媒體的批判總是著眼在鬥爭民進黨,而不是促進民進黨的進步,一般人也容易察覺並予以譴責,不在此細加論述。這一篇文章著重在未來四年我們將面對的另一種政治語言,即郭文所提出的「偽理性」,他的定義是這樣:『台灣社會裡強勢語言/文化,在媒體政治駕馭一切的時代裡,長期累積、創造的話語效應。

這是國民黨轉型後形成的新的政治語言,換句話說,從威權轉型到民主過程中的國民黨,後四年的在野期間,連戰下台馬英九上台,很重要的一個變化是馬英九的語言大幅度地改善了連戰等人官派的語言模式,保留了宮廷政治裡語言的精心包裝又減少了威權八股的講法,更接近民主國家裡頭政治人物的講話,這是個成功並且跟得上時代的轉變,這樣講可能有許多人不服氣,的確,它會成功還建構在不見得公平的社會背景之上,像是幾十年來透過教育形成獨尊國語的先天優勢(註1)、大部份媒體的幫襯,但是,我認為馬英九對於語言使用的精練,更是這個改變中的關鍵。

 

註1: 例如有不少人認為台語粗俗,但是很少聽過有人說國語粗俗吧,就算有,跟認為說台語粗俗的人口相較也有很大的差距,因為只有佔優勢的語言, 才會讓部份使用者的優越感膨脹到認為別的語言「粗俗」,不想也不需要去尊重其他的弱勢語言。同樣的道理,在台灣社會也幾乎沒有人說英文粗俗,或是外國人不長眼地對台灣人說國語粗俗;不像我昨天就遇到某外國人說"Mandarin sux",因為中文(國語)在美國是弱勢,他不尊重中文對他沒什麼損失。附帶一提的是,最近對於本土語言教學的反彈,並不是本土語言佔優勢,而是部份國語的使用者「擔憂其語言優勢可能喪失」,而進行的利益捍衛。

先以舊文「不了解他有沒有這樣的智慧」,呼應郭文所提出的現象,大家可以檢視在「媒體報導方向」及「政治人物的語言使用」相互合作之下,如何使用偽理性的語言建構出對於馬英九的好感及對陳水扁的惡感。這篇舊文是二年多前的文章,時間背景是民進黨立委林進興違返個人隱私、披露胡志強病歷,為此道歉一事。當時年輕氣盛,筆下頗有「揭穿語言陷阱」而不饒人的傲氣,請大家多多包涵。

不了解他有沒有這樣的智慧 (December 10, 2005 舊文)

看到一則新聞,報導了馬英九經典的語言表演,忍不住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堅持阿扁應道歉 馬英九:不了解他有沒有這樣的智慧

【東森新聞報 政治中心/綜合報導】
民進黨立委林進興9日前往台中市府向胡志強(新聞)道歉,國民黨主席馬英九(新聞)今(10)日上午表示,只要陳總統願意道歉,對社會對朝野和諧都幫助,但馬英九也強調,他並不了解,是否陳總統有這樣的智慧。

馬英九今天上午前往台中市與胡志強見面,並與胡志強的輔選幹部進行茶敘。

馬英九說,他從頭到尾都認為並支持陳水扁總統道歉,只要陳總統願意道歉,對社會對朝野和諧都有幫助,但馬英九也強調,他並不了解,是否陳總統有這樣的智慧。

對於民進黨(新聞)立委林進興向胡志強道歉,馬英九則是說,是否提告應該由胡市長自己衡酌,胡志強決定怎麼做,他都會支持馬市長。

不過,馬英九也認為,公佈私人病歷這件事情,讓台灣社會的醫病關係發生變化,相當令人遺憾。

News source: http://tw.news.yahoo.com/051210/195/2mkv6.html

第三段記者忽然飛來一筆寫道:

馬英九說,他從頭到尾都認為並支持陳水扁總統道歉,只要陳總統願意道歉,對社會對朝野和諧都有幫助,但馬英九也強調,他並不了解,是否陳總統有這樣的智慧。

說實在我有點摸不著頭緒,陳水扁總統和這件事的關係是什麼?我仔細的看了上下文,發現沒有其他的敘述跟陳水扁有關啊,沒有馬英九說這段話的前因後果,就直接講馬英九講話的內容,很突兀。更讓我感到神奇的是,這則新聞的標題「堅持阿扁應道歉」竟然是從這一段摘出來的!唉~~記者的述敘邏輯怪異就算了,編輯下標題也天馬行空,專為服務「打扁」盡心盡力啊。

以上是沒有邏輯性的新聞報導實例,接下來讓我們回到主題,分析在這一個特別的段落裡,精彩的語言表演。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文雅的人應該怎麼說話的,請先忘記「道歉」的定義是一個人對他人做了不好的事然後試圖以言語來補償他人的損失,道歉也可以是為了「對社會對朝野和諧都有幫助」,而且有水準的人還會「認為並支持」你道歉,此時,誰在乎道歉的定義是什麼,在混亂的世間,看到有人仍執著於這麼崇高的理想真是要肅然起敬,並為其高道德標準感到一陣激動呀。

接著我想討論的是,怎麼做一個謙虛並聰明的人呢。要記得要「強調」有很多事你是「不了解的」,這樣就會讓人感覺你並不驕傲。可是,千萬也不要忘記質疑別人的「智慧」,因為你必需要夠聰明才看得出來別人笨,不是嗎?這樣的說法避免直接了當表示「我很聰明」以免遭人忌妒,又可以適度的暗示他人的聰明才智並不如己,不過被文雅的人影射的那人真的比較沒智慧嗎?笨蛋,重點是效果!(你看,像我這樣罵你笨蛋效果就比 「他並不了解,是否陳總統有這樣的智慧。」差很多吧。)

再統整一次文雅規則在這個例子裡是怎麼展現的吧:

1. 一個崇高的理想。
2. 適時的展現謙虛。
3. 要婉轉的展現自己的優越處,切忌自誇自擂。

我暗自地祈禱大家能多多採用這些原則,永保社會安詳。善哉。


二年以後再看這個例子,終於能放下成見,開始佩服馬英九語言功力之深厚,能夠把貶抑對手的語言層層疊疊地包裝進溫良恭儉讓的形象之下,貶抑對手和敦厚自身本來是互相衝突的,若不是講話的人很有語言自覺,對於語用有相當程度的了解,一般人的語言水準很難靠著大量修辭淡化衝突,既顧到形象也顧到攻擊的效果。

民主政治用語言進行攻防本來就是正常的,去要求一個都無言語紛爭的和諧社會,大概只有鄰國政府才做得到(註2)。依照目前我觀察到的事情,馬總統的語言控制力不錯,即便是含有攻擊性的言論,也會利用修辭美化其中的暴戾之氣,這點要給予他肯定,我也希望民進黨的從政人士多多學習這一點。

註2:和諧社會下想要表達不同意見,其實更為險峻--請參閱「為中國女留學生王千源鼓掌,這是台灣大學生所沒有的勇氣 ~ ~」。



面對偽理性或粗理性的政治語言,我們平常人要如何應對呢,試舉出幾個原則,是我目前想到的:

(1) 檢查表意的細膩度:主詞是不是有清楚的指涉對象,偏例還是全稱對應到事實是不是恰如其份。老實說,這篇文章也是以偏例再推論到兩個政黨的不同語言風格,但無法兼顧政黨內不同人的不同表達方式,也犯了粗糙的毛病。

(2) 要求遣詞用字的品味:當一個意思可以用更婉轉的語詞來表達的時候,做為政治人物,就有責任用少爭議性的字詞,而捨棄爭議性的字詞不用。莊國榮的語言,正是在這一點上大失敗。

(3) 句子的結構要直白:因為修飾、譬喻、倒反…,這些修辭學上的結構用得越多,越可能是媒體或政治人物在營造氣氛獲取私利。當出現詰屈聱牙的情形,就是該提高警覺心的時候,我輩部落客更應揭穿此類言語所欲達到的「暗示」效果並且斥之以鼻。經得起考驗的政策、意見,直述句一定可以表達,也應該要用直述句來表達。像「不知道他有沒有這樣的智慧」就是利用繁複的結構(雙重倒反)來達到輕實質內容、重印象塑造的例子。

(4) 字詞與實際情形是否相符: 我們受的中文教育,愛好辭藻所能創造的氛圍甚於詞與義的固定關連,偏好「轉化」進行意義的飄移。在文學表現上,這一點常常帶來很好的創新,但是政治人物不是文學家,當他們講話出現辭藻雕飾的時候可不是為了吟詩作對,目的常常是設下文字陷阱,坑捕沒有深入了解的人民。「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就是一個用字似有格局、卻與實際情形相互矛盾的例子,這種幾乎是騙術(註3)的說法竟然沒被輿論大加撻伐,正好映證出媒體的偏頗立場,以及民眾不重視政治人物所言字義相符的習慣。

註3:目前國人多數贊成維持現狀,但為利進行兩岸談判,可以先「擱置主權爭議」,馬英九也表達「不統不獨不武」來爭取多數選民的認同。但是仔細分析「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這句話,它的邏輯其實是「中國必須統一的前提下(一個中國),再細微意見不同可以各自表態」。承認一中各表,等於追求(被)統一,等於排斥維持現狀、兩個中國、一中一台等等選項。一中各表的實義是與大部份國人意願相違背,也與馬英九自己說的「不統不獨」互相抵觸。

正因為其與台灣主流民意相抵觸,所以才用中性字眼的「一個中國」包裝統一前提,且不得不加上第二句「各自表述」,企圖用漂亮話營造出類似「擱置爭議」的意象,並透過媒體宣傳這個(偽)意象,刻意朦朧了「一中各表」裡「肯定統一為唯一選項並實質排斥主流民意及其他意見」,透過長期製造的黨媒話語效應(偽理性),成功淡化了其與民意的鴻溝,讓大部份人民沒有注意到「一中各表」其實是妨礙「維持現狀」的。

馬英九當選至今只有少數事情讓我不滿,他把屬於上個世紀的「一中各表」從倉庫裡撿了回來,導致尚未展開談判就先在外交辭令上縮限,自己先砍斷一條胳膊似的,挺可惜的(但是這樣馬英九可以演楊過,正好配上蔡英文演小龍女。欸,好像有點冷)。衷心希望他能多用蕭萬長講的「正視現實,開創未來,擱置爭議,追求雙贏」,尤其是在回應非中國以外的記者訪問時。

(5) 欣賞平實、斥浮誇:選後常常看到政治人物拿著「贏了 xxx 萬」「還有 xxx 萬」來強化自己的發言的情形,常常讓我想偷笑。有道理的言論,沒有另外幾百萬人幫忙背書,還是有道理的,相反的,沒有道理的言論,就算找來幾百萬的啦啦隊,也還是繡花枕頭軟趴趴啊。雖然言論的好壞應從言論所闡述的道理好壞來判斷,而不是其他地方,我卻有一個小小的心得,就是當語者越是有明白道理越是有自信時,其言論會越平實,浮誇通常是源自於講的東西沒道理、或是講的人沒自信,不然何須胡扯花式的語言壯聲勢。邱毅講話就是浮誇很好的例子。不過媒體生態似乎偏愛浮誇的人,要靠我們給言語平實者更多支持才可能改善吧。



如果政治語言的天平兩端一是文雅一是直率,馬總統任內的未來四年,我的看法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方面期待政壇上的言語往文雅提升(不可否認的,民進黨部份政治人物不講究語言的精緻到了頑冥不靈的境界),另一方面也有點擔心,推崇文雅卻不懂得如何批判文雅,是變相地鼓勵政治人物製造更多語言陷阱,對比於陳總統任內語言的直白,新政府的言語將有更多隱藏式的花招,選民得更費勁去理解藏匿其後的動機與實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ronsn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