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w banner is the view from my window. One was taken in fall and the other was taken in winter.
秋天這張,我本來以為是春天,後來看到照相的日期才知道是十月的照片,這時節,鄰居家的房子還大部份都被藏在猶盛的枝葉後面,到冬天葉子都落盡了,本來隱匿在樹後的燈火漸漸清晰,樹的枝幹也突顯出姿態來,有趣的是,這些到冬天才完全呈現出來的事物,又被剛下的雪硬生生地覆蓋了一層。
Here, I write my view. Hopefully, it is also dynamic enough to approximate reality.
之前的 banner,借用了張作驥導演拍的公視影集––「聖稜的星光」的圖,我很喜歡這張圖,把故鄉的山拍得真美。用別人的照片放在 banner 很不好意思,便打算寫文章介紹聖稜線的美,順便幫張導做廣告,結果,雖然一直告訴自己,快寫快寫,一拖也拖這麼久。這張照片我猜是從雪山(或穆特勒布)往大霸尖山的方向照的,大霸尖山和小霸尖山很好認,伊澤山和加利山是靠著地圖對照才認出來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台北二十樓以上的高處,空氣乾淨視野很好的話,往南方偏西方一點點看得到的大小霸尖山喲。
|
加
利
山
|
|
伊
澤
山 |
|
小
霸
尖
山 |
|
大
霸
尖
山 |
|
image source: http://www.changfilm.com.tw/work/holy_ridge/gra/but-top.jpg
* 我本來以為加利山是桃山,還蠻桃子樣的不是嗎?看了地圖才發現相對位置不對,應該是加利山。這段山稜我有去過說,以前讀地圖沒有好好把雪山各稜融會貫通,大霸尖山是在雪山的北邊,小霸尖山在大霸的西邊,桃山(及四秀)是在大霸的東南邊,雪山的東北邊,也就是說,如果桃山出現在這張照片裡的話,應該是在大霸的右手邊才對。
在往大霸的路上,小毛拍的雪霸國家公園解說牌,說明聖稜線的由來:
ironsn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cember 12, 2005 舊文)
很多人都聽過,「在美國,如果你不把你家前面走道的雪清掉,鄰居會告你。」這樣的話吧。講得好像美國人都會把雪鏟掉讓行人通行無阻。
ironsn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昨天去一個有歷史的體育俱樂部玩,看到有人在打保齡球,但是又好像怪怪的,球瓶看起來比較小,我和朋友忍不住好奇心,走近他們的球道後方,馬上就有熱心的老伯伯來跟我們寒喧介紹(似乎想拉我們加入球隊,哈,殊不知我是保齡球白痴),因為有他的介紹,我才知道這個運動英文叫 duckpin bowling (鴨瓶保齡球),也才能查到這些資料介紹給大家!
ironsn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一篇文章的目的是統計外電對於入返聯公投結果的報導取向,如以下表一,其中第一欄是條列呈現這次公投相關的敘述,第二欄會列出來是哪些媒體的新聞有提到此一敘述,第三欄是統計這一敘述被外電新聞提到的百分比。
我選擇的外電來源以美國及英國為主,因為英文是我唯一會的外語。時間點著重在選舉這一周外電的報導。如果同一家媒體找到多篇報導時,內容不同皆列入並在統計時以不同報導的篇數做分母,統計數字會跟以媒體家數做分母為來計算有一點不同。統計結果標上了顏色,紅色代表「必定報導」、黃色代表「重點報導方向」、綠色代表約有「一半報導提及」、藍色代表「少數新聞有報導」、沒有著色代表「沒有報導提到」。表二列出外電新聞的來源及他們如何形容這次公投的結果。如果你有看到其他不在這個表裡的報導,也歡迎你留連結給我,我會再加進去。
另外中國時報也有一篇新聞報導,是總編郭至楨對中時駐美特派記者劉屏的專訪,劉屏的回答裡有說外電如何描述這次選舉入聯返聯公投的結果。我把原文轉錄在文末。表一最後一欄是中國時報的專訪裡,透過劉屏所描述的「公投結果」,和第三欄對比,可以看出中國時報報導下的國際跟英美主要媒體報導的落差。請注意兩個問題:1. 什麼樣的敘述被忽略?2. 什麼樣的敘述被添加偷渡?透過這樣的比較,希望下次大家看各報寫國際上怎麼看待台灣時(特別是中國時報的劉屏先生寫的報導),和看國內新聞一樣有警覺心。
此次入返聯公投相關的敘述
|
外電報導有提及此項內容的名單
|
外電提到此敘述的比例 |
中國時報專訪 |
報導公投入聯案**
|
AP1, AP2, CNN, BBC, RT, NYT1, NYT2, WP, SFC, USN, GD, LA |
100%
|
郭在問題中提到 |
報導公投返聯案
|
AP2, GD |
17%
|
郭在問題中提到 |
公投投票率或公投投票人數
|
AP1, NYT1 |
18% *
|
郭在問題中提到 |
公投贊成率約九成
|
|
0% *
|
無
|
公投結果是否決或無法成立 |
AP1, AP2*, CNN, BBC, RT, NYT1, NYT2, WP, SFC, USN, GD, LA
|
100% *
|
郭在問題中提到否決
劉屏回答中也提到否決 |
公投失敗原因為投票人數的門檻未達成
|
AP1, AP2, BBC, RT, NYT1, GD
|
50%
|
無
|
國民黨呼籲不要領入聯公投票
|
AP2, NYT1 |
17%
|
無
|
中國反對台灣入聯(公投)
|
AP1, AP2, RT, NYT1, NYT2, WP, USN, GD, LA
|
75%
|
無
|
(中國以外)入聯公投有爭議 |
BBC, RT, NYT1, WP, USN, GD, LA
|
58%
|
劉屏提到美國政府的反對
|
此次入聯公投為陳水扁提案
|
NYT2, WP, USN |
25%
|
劉屏沒有說到陳水扁提案公投,但說公投若過關陳水扁可趁機製造話題,後者並無任何報導有此描述。 |
台灣人民並不覺得,這次的公投是所謂神聖,足以反映民意要參與國際組織的必要性,其實這只是個「假議題」 |
|
0% |
劉屏說從紐約到洛杉磯的媒體報導有此分析 |
認為台灣人民能夠覺醒,不被假議題操控 |
|
0%
|
劉屏說從紐約到洛杉磯的媒體報導有此分析 |
台灣人民仍希望參與國際組織 |
AP2(台灣投票人), RT(台灣外交部說法) |
17%
|
劉屏說「美國不會把結果解讀成台灣人民不喜歡參與國際組織」。有報導寫到「台灣人民仍希望參與國際組織」,但是沒有報導寫到「美國政府認知到上述現象」,所以劉屏的話並無報導證實。 |
表一:外電報導公投的取向及中國時報專訪的取向
* AP2 為選情報導,當時尚未開票,文中結果為記者推測。在計算與公投結果相關的比例時,不計入分子或分母。
** 少部份報導並沒有強調「以台灣之名」加入聯合國,但意思相近。
ironsn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ironsn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