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蘇花高3D影音介紹:

影片第42秒至55秒任一處,可見蘇花高路線圖,紅色為山區路段,黃色為平原路段,請找找看南澳在哪裡,和平在哪裡。

首先,劉兆玄說要優先興建的路段是哪裡呢?既不是山區路段北邊1/3 的蘇澳到南澳(北端可從蘇澳接上北宜高),也不是山區路段南邊的1/3(就是大家想到蘇花公路最有印象的清水斷崖,南端是花蓮平原可接幾年前拓寬過可以開飛快的台九線),而是山區路段中間的南澳至和平,前不著北宜高後不著花蓮平原,為什麼要計劃建與其他快速道路都不相連的準高速公路呢?打麻將沒有萬字,但想摸進一張五萬來拼有沒有運氣再進四六萬吧。
很有趣的是,蘇花高建不建在政治人物裡面意見其實蠻分歧的,而且也不是可用藍綠立場在分,因為贊成的人有阿扁、蘇貞昌和劉兆玄還有花蓮地方政客,馬英九持保留立場(我猜他是不贊成不然幹嘛要保留,花蓮的政治人物逼他也不肯承諾)、謝長廷反對(但是選舉的時候又不肯明講)。

不管馬政府(註:其他人選上也是一樣的標準)要興建蘇花高還是不建,有好多問題是政府在做出決策之前應該先向社會大眾釐清的,不應該逃避的,不然就是一意孤行了啊。這些問題包括:

1. 經濟效益:成本的部份蘇花高總長85公里長,2/3是昂貴的山區路段,1/3是較便宜(但是對包商應該比較有賺頭的)平原路段,要預算1300億以上還沒考慮到不斷地追加,一公里平均至少要15億,我不知道山區和平原每公里的造價是相差多少,but you get the idea。興建後能給花蓮帶來的經濟效益卻很低,按照正常的評估程序,這樣本益比低的道路應該直接在政策面就被否決的,因為回收不符成本,所以花蓮地方政治人物喊的是「安全的路」這種感性的訴求,而不是用經濟面來說服社會大眾。

可歎我國政治人物不想辦黑臉,想推卸做否決決定的職責,硬是提出計劃來向地方交差,結果就讓環評變成實質贊成或反對計劃(定政策)的地方,環評委員很可憐要負擔不該他們負擔的責任,這是很畸型的政治文化啊,也造成大家以為都是環保團體在阻撓的印象。

2. 環境議題:蘇花高的山區路段(正是劉兆玄說「環評爭議比較小,以及最危險的路段」)通過環境保護區、脆弱的斷層帶、原住民保留區等等,在之前的環境差異影響評估中好像都是有疑義的部份啊。

3. 觀光衝擊:在花蓮平原段的部份,蘇花高計劃採高架進行,會破壞花蓮平原的整體感,這樣到底會不會降低花蓮的觀光價值呢?我只知道某次環差會議當時主持會議的環保署副署長建議並把他的建議直接當成結論:有條件放行山區段卻不放行平原段。

4. 政策一致性:最近一次環境差異影響評估把蘇花高退件的原因就是因為蘇花高與上位的「東部交通綱要計畫」不符合,該計劃與馬總統競選時的政見,認為要加強鐵路服務是相符合的。另外,興建蘇花高也不符合馬政府推動節能省碳的美意啊。在替代方案的部份,謝長廷政見裡贊成的北宜直鐵,我認為是比蘇花高更好的建設案(更好指的是益本比更高),花費的興建成本較少、完工時程較短、節省更多交通時間(花蓮-台北)、鐵路也對環境較友善。


這個社會上應該不只我有這麼多的疑慮,想要聽聽看政府解釋其決策的依據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ironsnow 的頭像
    ironsnow

    iron.snow.ball

    ironsno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